close

IMG_0099  

本網站資料引自環保署http://ivy1.epa.gov.tw/air/s01.asp

一起來認識大墩校園內的樹木吧~*^_^*~

光臘樹



科別:
  木犀科(Oleaceae)
 
學名:
  Fraxinus griffithii
 
型態:
  常綠半落葉喬木,樹皮灰白色,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。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,材質堅軔優良。
 
葉:
 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,葉對生,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銳。葉小光滑全緣,秋天葉片會轉黃。
 
花:
  花序明顯,花黃白色,圓錐狀花序。開花期約在4月至6月。
 
果:
  果為翅果,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,成熟時褐色。果期約在9月至10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新竹縣政府農業處、苗栗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、臺東縣政府農業處、中興大學森林系。

培育: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、嘉義大學森林系、中興大學實驗林、中興大學森林系。

 
其他:
  光臘樹,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,材質堅軔優良,很類似雞油,但顏色較白,所以又名為「白雞油」。別稱:台灣白臘樹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大花紫薇
科別:
  千屈菜科(Lythraceae)
 
學名:
  Lagerstroemia speciosa (L.) Pers.
 
型態:
  落葉大喬木,高約8-15公尺,樹幹通直,樹皮灰白色,樹皮光滑,常呈片狀剝落;枝條初為綠色,後變為赤褐色。
 
葉:
  葉大,兩列對生,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,葉脈明顯,尾尖稍紅,落葉前葉片變黃或變紅。
 
花:
  花大形,多數,豔麗,總狀或圓錐花序,花序帶有褐色絨毛,花瓣5~6枚,紫紅色,卵形,邊緣成不規則波狀緣,雄蕊多數,花絲挺出在外,其中數枚較長,花藥黃色,花期為5-7月間。
 
果:
  果實為蒴果,成熟時開裂,帶暗褐色色澤,內藏多數種子,種子有翅。果期為10-11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新竹縣政府農業處、苗栗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、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。

培育:臺灣大學實驗林。

 
其他:
  栽培管理:中根、耐陰性中弱、移植難易度中等、生長速度中等、管理工作一般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苦楝
科別:
  楝科(Meliaceae)
 
學名:
  Melia azedarac
 
型態:
  落葉大喬木,高約10-20 公尺,樹幹通直,樹冠傘形,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刻不規則深縱裂紋,皮孔不顯著,常有樹脂凝結在枝幹上。
 
葉:
  葉為2-3回的奇數羽狀複葉;小葉對生或互生,3-4 對,卵形或披針形,全緣或有鋸齒,基部不對稱。
 
花:
  圓錐花序大約和葉子同時長出,腋生;花淡紫色,小形數多,有特異的芳香,花萼鐘形5深裂,花瓣5枚,雄蕊10枚,紫色,花絲連成筒狀,開花期約在4月至5月。
 
果:
  果實呈核果狀,球形至橢圓形,秋天成熟後轉成黃色,內果皮木質化,變成一堅核,核再分成6室,每室有種子1顆。果期約在10月至11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新竹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、嘉義縣政府農業處、臺南市政府工務局。

培育: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、嘉義大學森林系。

 
其他:
  苦楝不畏潮風鹹土,為本土種植物,生長快速。栽培管理:深根、耐陰性弱、移植難易度中等、生長速度快、管理工作簡單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茄苳
科別:
  大戟科(Euphorbiaceae)
 
學名:
  Bischofia javanica
 
型態:
  常綠大喬木,樹高可達20-30公尺,樹幹粗糙不平,樹幹會有瘤狀突起,樹冠為傘形,赤竭色樹皮,會有層狀剝落。
 
葉:
  葉為三出複葉,互生;小葉緣有鋸齒,前端圓鈍,有尖的突出,表面平滑,有小波折狀,有葉柄,新葉紅色,有早落的托葉。
 
花:
  雌雄異株,圓錐花序,腋生,花小,淡黃綠色,無花瓣,叢生在枝條的末端。花期約3月至4月。
 
果:
  果實為漿果,未成熟時是青綠色,成熟時則為褐色;內有種子3~4枚。果成熟時期,有如一串串葡萄掛於枝頂,極為壯觀。果期約在8月至隔年3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苗栗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、臺南市政府工務局、花蓮縣政府農業處、臺灣大學實驗林、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。

培育:嘉義大學森林系。

 
其他:
  茄苳是臺灣原生樹種,分佈在低海拔地區,茄苳因土生土長且壽命又長,常可生長成巨樹,而與榕樹、樟樹一樣,成為鄉里百姓膜拜的神樹。茄苳的老樹,其濃密的樹冠以及褐色粗糙的寬大樹幹,就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,又名「重陽木」。臺灣低海拔(1500公尺以下)的老樹中有四大天王,那就是榕樹、樟樹、茄苳和楓香。栽培管理:中根、耐陰性中等、易移植、生長速度快、管理工作簡單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樟樹
科別:
  樟科(Lauraceae)
 
學名:
  Cinnamomum camphora
 
型態:
  常綠性大喬木,高可達50公尺,全樹具有芳香精油,樹幹通直,樹皮紅褐色或灰褐色,有縱粗裂紋,皮孔不顯著。
 
葉:
  葉有長柄、互生、革質、闊卵圓形或橢圓形,葉柄細長,光滑或略有毛茸,先端尖銳,葉微波狀緣,葉脈為三出脈,脈腋具有凸線,搓揉有樟腦的辛香味。
 
花:
  花數多、較小,腋生,圓錐花序,生於枝之頂部,黃綠色;花筒短,開花期約在2月至4月。
 
果:
  核果球形,成熟時紫黑色,帶有光澤,基部托著杯形先端截斷狀的花被。果期約在4月至7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新竹縣政府農業處、苗栗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、嘉義縣政府農業處、花蓮縣政府農業處、臺灣大學實驗林、臺灣大學農業試驗場。

培育:種苗改良繁殖場、臺大農業試驗場、中興大學實驗林、中興大學森林系。

 
其他:
  樟樹為臺灣原生種,因樹幹上紋路分明(章),章字旁加了木字,就叫樟樹。葉片揉搓有樟腦的辛香味。清代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的說法是:樟樹的木材上有許多紋章,所以在「章」字旁加一個木字,才有「樟樹」之名。事實上,這是不正確的,「樟」字乃是因其樹有香味而來的,由於「獐」與「麝」是相近的動物,而樟樹的香味甚濃,所以取名為「樟」,與動物的「獐」是一樣的意思。栽培管理:中根、耐陰性中等、移植難易度中等、生長速度慢、管理工作簡單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 
 
   
 
 
烏心石
科別:
  木蘭科(Magnoliaceae)
 
學名:
  Michelia compressa var. compressa
 
型態:
  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20公尺,樹皮灰褐色,具有斑紋,略光滑。
 
葉:
  單葉互生,芽被有紅褐色毛,葉革質,橢圓狀披針形,全緣,被毛;葉表面深綠色。
 
花:
  花白色,單生於葉腋,花被片淡黃色,中央帶有紫紅色,具香氣,倒披針形,內輪的較小;雄蕊30-40枚,線形,雄蕊與心皮多數而離生,呈螺旋狀排列。開花期約在12月至隔年1月。
 
果:
  蓇葖果螺旋狀著生於果梗上,外壁有白色突起的斑點,每室含種子2-3枚,假種皮橘紅色。果期約在10月至11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苗栗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。 培育:中興大學森林系
 
其他:
  臺灣特有種,可供觀賞用。

烏心石、牛樟、台灣櫸、黃連木、台灣擦樹等並列為臺灣闊葉五木。

栽培管理:中根、耐陰性強、難移植、生長速度慢、管理工作簡單。 闊葉一級木,木材為貴重的建築及傢俱用材,其心材顏色深且堅硬,因此被稱為烏心石,常被作為砧板用材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大葉桃花心木
科別:
  楝科(Meliaceae)
 
學名:
  Swietenia macrophylla
 
型態:
  樹幹通直,是熱帶雨林中的超高樹,樹皮接近根部的地方有縱向斑剝片狀裂痕。
 
葉:
  一回偶數羽狀複葉、互生,小葉3至7對,呈斜卵形,葉前端尾尖,葉表亮麗、革質,在三、四月間有短暫落葉,但隨即萌發新芽。
 
花:
  為小型花,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。開花期約在3月至4月。
 
果:
  蒴果很大棕褐色木質狀呈卵形,長約16公分,成熟時從基部開裂為五瓣,種子有長翅狀,掉落時像竹蜻蜓般以螺旋狀旋轉飄散。開花後一年結蒴果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苗栗縣政府農業處、南投縣政府農業處、嘉義縣政府農業處、臺南市政府工務局、臺東縣政府農業處、中興大學森林系。

培育:種苗改良繁殖場、嘉義大學森林系、中興大學森林系。

 
其他:
  栽培管理:深根、耐陰性中等、易移植、生長速度中等、管理工作簡單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青楓
科別:
  槭樹科(Aceraceae)
 
學名:
  Acer serrulatum
 
型態:
  落葉中或小喬木,株高可達20公尺,冠傘狀圓錐形;樹皮灰褐色或灰紅色,有細縱裂,皮孔顯著。
 
葉:
  葉單生,對生,有葉柄,圓心形至闊圓形,掌狀5裂,先端漸尖,基部心形,紙質,表裏兩面俱光滑,在秋末落葉前轉紅色或黃色。
 
花:
  花小數多,淡綠色或黃綠色,頂生,聚繖花序。花期約在3~4月。
 
果:
  果實為雙翅果,小堅果橢圓狀長橢圓形,翅倒卵形,連同堅果長2.5~3公分,呈45°~90°的夾角。果期約在10~11月。
 
育苗單位:
  撫育:臺東縣政府農業處、臺灣大學實驗林。
 
其他:
  臺灣原生種。栽培管理:中根、耐陰性中等、移植難易度中等、生長速度中等、管理工作一般。
photoImages
 
photoImages
  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djh7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